首页 资讯 正文

时评:“榴莲腰斩价”背后的“铁轨密码”

体育正文 291 0

时评:“榴莲腰斩价”背后的“铁轨密码”

时评:“榴莲腰斩价”背后的“铁轨密码”

2025年6月,济南、北京等城市榴莲零售价跌破20元/斤(jīn),广州口岸部分品种甚至低至14元/斤,较年初价格近乎腰斩。这场由东南亚丰产季、国产榴莲试种、中(zhōng)老铁路冷链运输(yùnshū)三重因素驱动的“价格革命”,不仅让“水果之王”走入寻常百姓家,更折射出中国铁路在跨境贸易(màoyì)中的枢纽价值(jiàzhí)。 丰产季叠加政策红利,供给(gōngjǐ)端“量价齐跌”。2025年泰国榴莲(liúlián)产量(chǎnliàng)突破168万吨,同比增长30.72%,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加速抢占中国市场(shìchǎng)。中国海关数据显示,4月单月进口量达6.12万吨,环比(huánbǐ)增长271.63%。泰国东部产区通过“管理认证+抽检降比”双轨(shuāngguǐ)机制,将(jiāng)出口效率提升40%,越南因检测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份额骤降(zhòujiàng),泰国独占中国进口份额的85%。这种“三国混战”格局下,A级金枕榴莲批发价首次跌破每公斤22元,广州江南市场32斤装标箱价格从1200元降至730元,降幅达39%。 中老铁路重构物流链,时效(shíxiào)成本“双降”。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冷链专列的开通,将东南亚水果运输(yùnshū)时间从海运的15天压缩至2天,冷藏集装箱损耗率从15%降至5%以内。磨憨铁路口岸依托5G+北斗(běidǒu)技术,实现通关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15分钟,单柜物流成本降低(jiàngdī)21%。以泰国榴莲(liúlián)为例,中老铁路运输占比达60%,较海运节省运费超3万元(wànyuán)/柜。这种“铁轨上(shàng)的保鲜术”不仅让消费者吃到24小时内采摘的“树熟榴莲”,更推动山东、河南等(děng)内陆省份榴莲销量增长120%,北京新发地市场日均到货量突破200柜。 铁路(tiělù)冷链(lěngliàn)激活消费端,品质(pǐnzhì)升级与市场(shìchǎng)下沉。铁路冷链物流的完善,催生“榴莲+”消费新场景。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商超推出“百元整果”促销,社区团购“后备箱经济(jīngjì)”兴起,榴莲果肉、果泥等预制品占比提升至35%。在呼和浩特,中欧班列返程班列搭载的马来西亚猫(māo)山王榴莲,通过“铁路+公路”联运覆盖西北五省,高端市场增速达15%。与此同时,海南三亚4000亩“树上熟”榴莲基地试产,首批600吨金枕、猫山王品种通过中老铁路冷链专列(zhuānliè)直达昆明,形成(xíngchéng)“进口+国产”双轮驱动格局。 铁路枢纽赋能产业链(chǎnyèliàn),从“果篮子”到“经济带”。中老铁路的辐射(fúshè)效应远超(yuǎnchāo)水果贸易。截至2025年5月,铁路累计运输跨境货物(huòwù)突破1390万吨,带动老挝橡胶、越南矿产、中国新能源汽车等3000余品类形成“资源—加工—市场”闭环。在云南磨憨口岸,榴莲(liúlián)冷链专列与中老泰跨境铁路无缝衔接,推动泰国榴莲加工厂向保税(bǎoshuì)园区迁移,形成“泰国采摘—中国分装—东盟(dōngméng)分销”的产业链。这种“铁轨上的产业协同”不仅让东南亚资源转化为(wèi)发展动能,更推动中国技术与东盟市场深度融合,成为(chéngwéi)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 从“贵族水果”到“百姓餐桌”,榴莲(liúlián)价格腰斩的(de)(de)背后,是中国铁路以冷链物流为笔(wèibǐ)、以跨境班列为墨,在亚欧大陆上绘就的开放新图景。中老铁路的“铁轨密码”,不仅破解了热带水果的保鲜难题,更重构了跨境贸易(màoyì)的物流版图,让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真正惠及民众。当一颗颗榴莲沿着铁路奔向千家万户,这(zhè)条“黄金通道”也正将中国机遇与世界需求紧密相连,书写着互联互通的新篇章。 (来源(láiyuán):中国网 作者:侯利彬)
时评:“榴莲腰斩价”背后的“铁轨密码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